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5年03月13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二版:要闻
2025年03月13日

法治广角

墩头司法所

普法集市进乡村

近日,墩头司法所携手宣传、人社、工会等多个部门,在仇湖村法治文化广场摆摊设点,贴心服务,开展了公益法律咨询暨志愿服务活动。

法护长江美。“今年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》实施四周年,让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,共同守护我们的母亲河。”活动中,工作人员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,以及禁渔禁捕、水资源污染防治等议题,结合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,向群众深入浅出地普及《长江保护法》的相关知识,引导大家树立保护长江、爱护环境的法治意识,让法治观念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。

法援解民忧。“根据您的特殊情况,我们会帮助您申请法律援助,以便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您的权益。”面对因赡养问题陷入困境的龚大爷,工作人员耐心地提供了法律援助。在活动现场,法律咨询台前人头攒动,热闹非凡。现场共发放《民法典》《长江保护法》等宣传册100余份,受众人数近50人。

法益志愿行。活动现场还特设了“剪发焕新颜”与“磨剪焕新刃”等便民服务摊位,组织具有一技之长的社区矫正对象,帮助有需要的群众修剪头发、开展免费磨刀等便民公益活动,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,重塑人生价值。工作人员耐心倾听群众的诉求,细致解答法律问题,为前来咨询的群众提供了贴心、周到的法律服务。

(丁晖)

 

李堡镇

开展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》宣传活动

自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》实施以来,李堡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,将法治护航长江生态作为重点普法宣传内容,围绕禁渔禁捕、水资源污染防治等重点内容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联动模式多层次、多角度开展系列普法宣传活动。

立体普法织密法治网。司法所干警联合“法律明白人”入户宣讲,将长江保护法核心条款转化为李堡“方言版”案例故事,在田间地头开展“板凳普法”。联合辖区中小学幼儿园上好“法治第一课”,组织学生参与“长江保护”绘画比赛、生态河道参观等活动,培育青少年环保意识。针对企业群体,开展“法治体检进百企”行动,结合典型案例解析资源保护、污染防治等法律责任,帮助企业提出环保法律风险整改建议20余条。运用“线上+线下”宣传矩阵,在微信公众号、法润民生群等推送法律案例,以案释法。利用村居广播播放禁渔通告,在农贸市场设置宣传点,形成“抬头见标语、低头看手册、耳边听广播”的立体宣传格局。

严格执法守护生态线。在强化宣传的同时,李堡镇建立“河长+警长+网格长”联动机制,依托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,实行“水陆空”立体监管。发动网格员对重点水域开展每日巡查,结合智能监控系统实现24小时动态监测。注重源头治理,对沿河餐饮场所开展集中普法宣传,全面清理含“野生江鲜”等违规菜单,督促落实食品安全制度。今年已开展联合执法行动2次,查处非法捕捞行为2起,清理违规网具16余件。

长效治理绘就新图景。李堡镇将持续构建“法治+生态”融合机制,将长江保护纳入村规民约,激励群众参与环境治理。推进智慧监管平台建设,整合水质监测、岸线管理等数据资源,提升执法精准度。打造生态文化李堡品牌,让法治理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。从“纸上的法”到“行动的纲”。持之以恒推进长江保护法落地见效,以法治力量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,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根基。

(杨佳杰)

 

海安街道

五治融合绘就法治小区建设新画卷

近年来,海安街道在小区治理上积极探索政治、法治、德治、自治、智治的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。坚持政治扬帆引领,法治保驾护航,德治春风化雨,自治群策群力,智治便捷高效,五治融合让小区治理从“独角戏”变为“大合唱”。

政治领航,凝聚治理合力。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,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。深入推进“支部建在小区上”,构建“社区党总支—小区党支部—网格党小组—党员中心户”四级组织体系,吸纳业委会、物业、在职党员、离退休党员等加入小区党支部,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的业委会、物业公司、网格、居民“四位一体、互融共促”的工作格局,有效延伸基层党建工作的触角,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融入基层治理。

法治保障,推进治理进程。为提升物业管理法治化水平,“小罗说法”工作室进驻小区“红色驿站”。作为发现问题的前言哨点、化解风险的基层阵地、守望和睦的工作驿站,定期开展以案释法、法治宣传等活动,提升居民法治意识。同时,工作室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,引导居民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,避免矛盾激化。此外,工作室还积极探索“互联网+法治宣传”模式,利用新媒体推送普法案例、法律常识,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,让居民轻松享受“指尖上的法治”。

德治为基,滋养治理沃土。小区将德治与法治结合,每季度开展“文明家庭”“好人榜”等评选活动,弘扬传统美德。结合小区日常的文化活动,邀请小区的党员代表、居民代表、“法律明白人”、退休干部等群体通过情景模拟、文娱节目等形式,引导居民在遵守法律的同时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弘扬尊老爱幼、邻里互助、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。充分发挥小区内一亭一台一园作用,融入德治与法治元素,营造文明法治氛围。

自治为本,激发治理活力。小区大力推动家人治家、居民自治,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,以楼栋为单位,建立“一格五员”的自治体系。服务内容涵盖法治宣传、矛盾调解、治安巡逻、垃圾分类宣传等多个领域,有效推动居民由“局外人”到“自家人”的角色转变。通过居民议事会、意见箱等渠道,广泛听取意见,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。居民们自觉参与进来、深入下去,积极为共驻共建出点子、想办法、出实招,发挥资源服务群众的最大效益。

智治支撑,提升治理效能。在智慧化建设方面,借助市区街道三级大数据治理平台,整合全要素网格通、“苏解纷”“调解小助手”等服务平台,实现信息共享、资源整合,提升小区“智”理效能。为进一步把社区服务从坐等上门转变为主动上门,小区创新推出“码上办”微信小程序,涵盖物业公告、政策法规宣传、意见反馈、在线咨询、报修服务、投诉处理、文化教育等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内容。居民只需扫码,即可随时随地反映问题、提出建议、获取服务,真正实现“码”上扫、“码”上说、“码”上看、“码”上办。

(李慧)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