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5年09月16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一版:要闻
2025年09月16日

区位优势激活“后花园”发展动能

■ 记者 苏丹 华贺年 王崔

从海安城区沿204国道北行不到5公里,便抵达大公镇。“家门口的高速”无缝衔接省道与工业园区,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正推动“城市后花园”加速向区域经济增长极迈进。在这一转型过程中,自然资源要素的精准保障,成为激活发展动能的关键支撑。

在大公镇工业园区西园区内,一侧是即将开工建设的是变压器生产项目,用地15亩,目前正在办理用地手续。不远处,去年底收回的原中科亚美闲置地块36.7亩也已顺利完成项目洽谈,即将迎来新的产业项目入驻。2000年左右,大公镇依托老204国道交通优势,在现贲集村建设了海安最早的一批镇级工业园区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部分企业出现产出与用地规模不匹配等问题,园区发展一度面临挑战。

老工业园区从繁荣到低谷,再到如今焕发新生,离不开政府对低效用地的持续整治与产业空间的系统重构,更得益于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机制的不断创新。大公镇党委统战委员、政府招商负责人周志祥介绍:“今年以来,大公镇政府指导贲集村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公分局,遵循‘搭建统一机制、分类施策处置’的总体思路,盘活存量载体,重塑产业生态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向存量要增量,以空间重构推动产业能级跃升。”

与此同时,乡村产业也在自然资源精准保障中迎来新发展。于坝村千亩梨园已成为颇受欢迎的“网红打卡地”。面对乡村建设用地需求,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响应,去年为该村供应7.6亩规划建设流量指标,用于电商馆和一二三产融合项目建设。在今年全市村庄规划大走访行动中,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公分局又为于坝村申报了48.4亩乡村用地需求,进一步推动梨产业升级和规模扩张。

于坝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杨勇表示:“下一步,我们将围绕果蔬深加工,开发罐头、果蔬脆等产品,希望优先获得规划指标支持,力争三到五年内将美好‘愿景图’变为‘实景图’。”

在南通市濠洲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项目建设现场,工人们正有序作业。该项目占地22亩,利用关停拆除的老砖瓦厂地块建设,预计建成后亩均税收可达24万元,成为低效用地转型的典型代表。

这一成效得益于大公镇在土地资源优化利用上的持续发力。今年以来,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公分局紧扣市“三张清单”工作机制,不断加大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力度。“目前,已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08亩,盘活闲置土地73亩,低效用地再开发272亩,处置总量居全市前列。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公分局局长张海军表示。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