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5年09月16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二版:综合
2025年09月16日

合力办好“食”事 守护舌尖幸福

■ 记者 叶笑影

“今天点的红烧肉、鱼排和两份蔬菜,菜品新鲜可口,性价比很高。而且食堂环境干净整洁,菜烧得软烂适中,正合我们老年人口味,让人吃得舒心又放心。”近日,73岁的洪祖泽在桃李名筑社区食堂用餐时,连连称赞。

一顿热气腾腾、营养丰富的饭菜,对于许多高龄、独居、失能的老人而言,是生活中一道现实难题。近年来,市人大常委会从“小餐桌”切入民生“大文章”,将提升老年助餐服务质效精准纳入监督视野,积极发动广大代表深入群众走访调研,广泛收集意见建议,为切实托起老年人“舌尖上的幸福晚年”汇聚智慧力量。

深入调研 精准聚焦民生痛点

据悉,我市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%,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,老年人就餐问题愈发凸显。去年年底以来,26名代表通过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征集、人民代表大会议案建议和闭会期间代表建议等多种渠道,积极提交了29条关于完善老年助餐服务的意见建议。其中,曲塘镇镇人大代表周婕敏敏锐地察觉到,老年助餐服务不仅方便老年人居家养老,还能带动社区家庭妇女就业,于是积极提交了相关候选项目意见。

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,今年年初召开的海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,“新增6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(含老年食堂、老年助餐点),实现全年老年人助餐50000人次以上”这一项目,经大会全体人大代表票决,被确定为市政府20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。人大代表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认真审议、慎重投票,将老年助餐服务这一民生工程摆在了重要位置,凝聚起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老年助餐事业的强大合力。

智慧赋能 筑牢助餐发展根基

政策的支持是老年助餐点落地生根、茁壮成长的关键保障。早在2021年,我市就开始“试点老年人助餐服务”,并持续关注推进。今年以来,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,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的相关政策,明确补贴标准、准入条件和监管要求,引导助餐服务多元化、规范化发展。

为了让老年人就餐更加便捷、高效,我市还积极引入智慧助餐系统,在老年食堂里,先进的“刷脸支付”“刷卡就餐”设备一应俱全。全面实现老年助餐结算、管理、统计信息化。智慧助餐系统的实施,就像为补贴政策加上了一把坚固的“安全锁”,有利于扎紧补贴政策的牢笼,使补贴的落实更加规范精准,确保老年人助餐资金的安全。“通过‘政府补一点、企业让一点、居民出一点’的可持续模式,截至目前,全市老年人助餐服务点已服务老年人超4万人次。”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储萍告诉记者。

便捷就餐 感受城市民生温度

“一餐热饭”填饱的不只是胃,升腾的更是城市的民生温度。如今,老年助餐点已经成为老人们生活中的温馨港湾。

海安街道在充分了解民情、广泛吸纳民意的基础上,科学规划老年食堂建设。从去年开设复兴社区如意佳园首家社区食堂,到餐饮企业自建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,再到探索含社区食堂老年助餐服务的社区综合服务体,逐步构建起了多层次助餐服务体系。海安街道党工委委员、人武部部长范建峰介绍:“我们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、多样化的就餐选择,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助餐服务。”

同样,在苏中天澜湾十锦餐饮店内,每到中午11点左右,便呈现出一派热闹而温馨的景象。配餐人员熟练地操作着先进的机器人炒菜设备,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佳肴先后出炉。老人们有序地排着队,耐心等待打餐。食堂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老人,详细介绍菜品的特点和营养价值,并细心地帮他们盛菜。整个食堂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,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。

周边社区的居民们也喜欢在饭前结伴来到老年助餐点旁边的休息室,这里环境舒适,设施齐全。有的老人兴致勃勃地打着乒乓球锻炼身体,有的则围坐在一起愉快地闲聊日常。81岁的林平感慨地说:“我儿女不在身边,平时一个人在家,做饭既麻烦又吃不了多少。这里吃饭很方便,我已经连续在这吃了近3个月了。而且,老人助餐点隔壁还设有全科诊疗室和中医诊疗,吃饭前还能顺便做个日常检查,真是太贴心了。”

持续跟踪 护航助餐服务长效发展

问计于民、问需于民,人大监督赋能老年助餐服务提质增效。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开展专题调研、组织“接待人大代表日”活动、召开主任会议听取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情况汇报等多种方式,持续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更暖心更可持续。

今年第二季度,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分别到联系区镇开展“接待人大代表日”活动,专题就推进老年助餐工作面对面听取基层代表与群众的建议;6月底,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第51次主任会议,认真听取市政府关于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情况汇报,提出针对性意见……人大及代表们的意见与建议,为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区镇街打通老年助餐服务“最后一米”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“我建议要根据社区老年人的分布情况和需求,合理规划这些食堂的布局,对符合条件的,落实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。同时,加强对各类老年助餐点从业人员的培训,增强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,建立严格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,确保老年人吃得好吃得安心。”市人大代表张小进在调研后,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。

目前,全市审核通过并挂牌运营的11家老年助餐点中,基本运营方式有社区改建型、机构合作型,通过嫁接社会餐饮资源、延伸养老机构助餐等多种途径,不断缩小集中就餐服务半径,扩大助餐服务供给,在全市形成了点线面的初步布局。

如今,在人大代表积极助推之下,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,老年助餐点从试点探索到蓬勃发展。居民真切地体会到,“一餐热饭”不再是日常的琐碎烦恼,而是被悉心呵护、用心托举起的“全龄段精准供餐”民生工程。这份用温度计量的关怀、用力度保障的服务,正通过一餐一饭的精准滴灌,让民生关切化作舌尖上的幸福,在社区最细小的单元里绽放出温暖的光芒。

“接下来,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,推动城市街道、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拓展餐食制作与堂食功能,支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提供订餐送餐、分餐堂食等服务,探索发展农村助餐模式,将服务延伸到高龄、留守等刚需老人的身边。在人大的监督支持下,全力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更加贴近民生需求,努力回应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期盼。”市民政局党组书记、局长于俊卿话语掷地有声,让大家对老年助餐服务的未来充满了希望。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